来源:资市会
金融资源应该给有一定技术实力的科技公司,而不是加速行业价格内卷。
上会前夜(8月8日),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节卡股份”)科创板IPO审核突遭上交所“叫停”。
节卡股份是2025年首家IPO上会前被取消审议的企业。IPO上会前临时叫停并不常见,一般是拟上市公司有突发——如被举报,或者是审核委员发现公司有问题没有解释清楚。
自2023年5月9日IPO申请获受理以来,节卡股份连遭上交所问询。
近年来,随着大客户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趋于谨慎,节卡股份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亏损进一步拉大。此外,该公司因研发独立性存疑、核心零部件依赖外采、募投项目产能消化等问题屡遭监管质疑。
节卡股份与越疆科技、遨博机器人被称为“协作机器人三杰”。其中,越疆科技已于2024年12月登陆港股,成为“协作机器人第一股”。遨博据报道也已启动上市。
01
技术实力存疑
2014年6月,李明洋、王家鹏、孟小波等利乐包装(昆山)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联合盛鑫军、熊振华等上海交通大学10名教职工,合作创业。
节卡股份最初主营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即自动化产线方案设计及项目实施。2014年至2017年,公司相继完成乳制品、化纤行业自动化产线项目落地。
2016年起,公司逐步确定以协作机器人为未来主营业务发展方向,于2017年推出首款JAKAZu7协作机器人,并在2018年获得首批订单。在Zu7的基础上,公司相继推出1-30kg等多种负载型号协作机器人,服务客户包括丰田、东山精密、中国中车、星宇股份、立讯精密、施耐德等。
据MIR睿工业统计数据,2024年,节卡股份为协作机器人行业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品牌,市场占有率约21.9%;在全球主流协作机器人品牌中销量仅次于UR、排名第二,市场占有率约11.2%。
节卡股份称,自成立以来,公司坚持独立自主的技术路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逐步掌握了涵盖软件算法、核心零部件和集成应用的核心技术体系。
报告期内,节卡股份研发人员分别为118人、144人和157人,占当期末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5.38%、31.44%和31.91%。其中,学历属于大专及以下的研究人员比例占比超过10%,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研究人员占比约40%。
节卡股份的核心技术先进性和独立研发能力一直遭质疑。
资料显示,成立以来,节卡股份与上海交大的合作持续加深。10名上海交大教职工就通过上海交睿于2014年入股节卡股份并持股10.53%。
期间,节卡股份与上海交大共建两个联合研究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公司曾从上海交大继受多项知识产权。现有专利中部分发明人为上海交大的教职工。此外,许雄、刘博峰等4位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均毕业于上海交大。
截至2024年年底,节卡股份从上海交大继受知识产权的情况包括:14项专利曾为上海交大所有,公司自上海交大继受取得;23项专利及1项在审专利(已驳回)曾为公司与上海交大共有,后转为公司单独所有。
在节卡股份14项核心技术中,2项核心技术与3个上海交大委托研发项目的内容和成果存在联系。
其中,公司的核心技术“近零力拖拽示教”、“非接触式视觉安全防护”是在借鉴了上海交大委托研发项目成果的部分原理方案的基础上开发,但公司后续已进行了重新设计或迭代,并最终进行产业化应用。
就上述情况,上交所多次追问节卡股份:“技术研发是否依赖于上海交大,是否具备独立自主的研发创新能力。”
除了依赖上海交大,节卡股份的核心零部件自研情况也堪忧。
协作机器人包括控制器、伺服系统、谐波减速器三大核心零部件。节卡股份不自行生产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工控机、芯片等零部件。
其中,节卡股份核心零部件谐波减速器主要供应商为绿的谐波。
02
缺乏核心稳定大客户
近年来,节卡股份的收入增速明显放缓。
2022年至2024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81亿元、3.5亿元、4亿元,2023年、2024年营收同比增速分别是24.56%、14.29%。2025年1-6月,该公司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增幅仅4.29%。
节卡股份曾预计2022-2025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约为30.3%,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约6.21亿元。显然,当前公司业绩与预期差较大。
具体看,2022年至2024年,节卡股份来自机器人整机收入分别是2.16亿元、2.56亿元、3.7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是77.24%、73.23%、93.63%。
今年以来,节卡股份的机器人整机业务受到冲击。
2025年4月份受全球关税冲突影响,公司下游部分工业大客户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上趋于谨慎,存在短期观望态度。这一背景下,上半年,客户采购平均单价相对较低的Mini系列及新品A系列产品较多,导致公司虽然整机销量同比增超16%,但整机收入仍同比下降。
不过,节卡股份称,随着预期改善,客户订单恢复快速增长,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整机、业务在手订单超过1亿元,同比及环比增速均接近30%。
核心大客户的变动,也让节卡股份自动化产线业务收入波动较大。
据披露,公司系统集成业务以自动化产线为主,该业务制造周期较长,收入几乎均来自于新乡化纤,与客户红太阳则因存在诉讼纠纷未确认收入。
2022年至2024年,节卡股份来自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分别是5923.34万元、8037.2万元、1368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是21.14%、23.01%、3.42%。
2016年起,节卡股份与新乡化纤开展系统集成业务接洽。2022年、2023年,公司来自新乡化纤的相关销售收入占系统集成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72%、73.38%。
2024年,公司涉及新乡化纤相关业务收入大降,导致系统集成业务收入锐减。
节卡股份披露称,于2024年下半年承接的华峰重庆氨纶有限公司首条自动化产线项目于2025年上半年实现验收,该项目形成收入2610.62万元。公司预期,2025年自动化产线业务收入预计超过7500万元。
03
持续亏损
商业化至今,节卡股份亏损局面未改。
2022年至2024年,节卡股份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3.57万元、-2854.73万元、622.8万元;扣除政府补贴等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万元、-3567.93万元及-227.82万元。
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速放缓的同时,节卡股份亏损局面难改:实现净利润-1996.56万元、扣非净利润-2233.64万元。
截至2024年12月末,节卡股份累计未分配利润-5803.40万元。
分析认为,协作机器人市场当前仍是“投入换市场”的阶段。
节卡股份坦言,公司处于市场及客户导入阶段,收入尚未形成较大规模以覆盖经营开支;公司在销售推广方面进行了较多的先期投入与布局,而收入的增长通常滞后于销售布局。
多年来,节卡股份在营销、研发等方面投入巨大。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及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44.64%、48.89%、45.69%。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节卡股份的研发费用分别是4750.92万元、7312.89万元及8623.1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6.92%、20.92%及21.53%;销售费用分别是7782.04万元、9775.26万元及9674.3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7.72%、27.96%及24.16%。
2025年上半年,节卡股份加大研发投入、新增部分境内外经营场所,使得三项期间费用同比增加9.29%至1.22亿元。
节卡股份需靠不断融资输血。
天眼查显示,2017年以来,节卡股份已完成数轮融资,合计募资近15亿元,投资方包括淡马锡、软银基金、中信产业基金等投资机构。
期间,节卡股份估值迅速升高。2020年12月底,该公司接受磐信上海、先进制造基金等股东投资时,投后估值约11.3亿元;2022年3月,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增至36.5亿元。
本次IPO,节卡股份拟发行不超2061.8557万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比例的25%),预计募资6.76亿元。
据此估算,公司此次发行价约32.79元/股。若全部完成发行,以节卡股份发行后总股本8247.42万股测算,公司IPO估值约27亿元,较前一轮融资估值缩水约26%,出现估值倒挂。
04
加速行业价格内卷?
这是节卡股份第三次下调IPO募资额。
公司2023年最早披露的IPO拟募资额为7.5亿元,加码“年产5万套智能机器人项目”等。
2024年,公司将募资额下调至7亿元,并将募投项目的预计产能调低至4万套。
这一次,节卡股份再次将预计的IPO募资额降为6.76亿元。
节卡股份介绍,计划投资的智能机器人生产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产能释放周期为5年;预计项目将不早于2026年正式投产,投产后各年度产能分别约为1.6万台、2万台、2.8万台、3.2万台,并在2030年以后达到年产4万台协作机器人的生产规模。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协作机器人整机产量分别为4563台、3805台和7928台,销量分别为3579台、4681台和7462台,产能利用率分别是91.26%、76.1%、99.1%,产销率分别为78.44%、123.02%和94.12%。
照此计算,节卡股份在建项目及募投项目未来新增产能4万套/年,是2024年产能的5倍。
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仍以外资品牌为主,ABB、库卡、发那科、安川等外资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在60%以上,国内工业机器人公司包括埃斯顿、拓斯达及埃夫特。
然而,受自重、速度等参数表现要求的限制,协作机器人难以满足大负载、快节拍的部分工业应用场景;另外,协作机器人在餐饮、康复护理、教育等非工业领域市场的开拓仍处于培育阶段,市场格局尚未稳定。
目前协作机器人仍主要应用于汽车及零部件、3C电子以及机械加工等工业领域。这一情况下,协作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增速并未匹配企业扩张速度,国产厂商眼下整体呈“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
各大协作机器人企业处于冲规模抢占市场份额时期,同质化竞争严重,厂商们纷纷采取价格战方式。
2021年至2023年,越疆六轴协作机器人的平均售价分别为6.59万元/台、6.14万元/台、5.66万元/台,售价连年下滑。节卡股份的机器人整机均价也持续下降,2021年至2023年分别为6.21万元/台、6.05万元/台、5.47万元/台。
根据最新披露信息,越疆六轴协作机器人2024年上半年均价4.71万元/台,略低于节卡股份2024年整体均价5.02万元/台。
面对“价格内卷”,节卡股份继续降价。据披露,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机器人整机业务主要产品单价均较2024年有所下滑,整体产品均价降至4.28万元/台。
降价之下,节卡股份的毛利率走低,2025年上半年降为48.65%。2022年至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50.2%、48.25%、57.2%。
价格内卷之下,节卡股份想通过IPO疯狂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