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市场下的品类升级,源氏木语如何抓住用户需求?

9月9日,2025上海家博会开幕,展馆依然人潮涌动,但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氛围似乎多了几分克制。

数据是冷静的:最新的家居建材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超半数企业营收和净利润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近15%,连续四年下滑。对家居行业来说,这意味着一个残酷的事实——高速增长的红利周期彻底结束,市场全面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在这个周期里,用户的行为正在悄然改变。购买家具不再是房地产附带的从众行为,而成为理性消费与精细选择的过程。越来越多的年轻家庭在买家具时会先查小红书的口碑,反复对比环保指标和健康功能。同时他们关心的不只是木材产地和工艺细节,更在意一张沙发是否能承载一整个周末的休闲,一张床是否能呵护脊椎健康。

这正是源氏木语提出“新实木主义”的背景。作为成长于电商浪潮、以实木打下品牌基因的企业,它正在尝试跨出传统认知。以实木为根基,进一步发展到“新实木主义”——新风格、新品质、新功能、新自然——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展会现场,在门庭若市的源氏木语展厅采访到源氏木语品牌营销负责人彭鑫,为我们解读了本届展会源氏木语的新亮点,同时也揭秘了源氏木语未来发展新动向。

源氏木语品牌营销负责人彭鑫

实木为基:源氏木语的底色

源氏木语的底色,是实木。

成立之初,品牌以纯实木家具为核心,精选北美黑胡桃木、北美樱桃木、北美橡木、白蜡木等优质木材,结合精湛工艺,建立了品质和环保的品牌信誉。这一阶段的核心,是稳固根基,让消费者认知源氏木语就是实木家具专家。

随着市场发展和用户需求多样化,源氏木语进入“实木+”阶段。在保留实木核心优势的基础上,拓展真皮、布艺、藤编、岩板等材质,形成组合化产品矩阵。实木仍是主角,但通过软材和新型材料搭配,满足年轻家庭对舒适、功能与风格多样化的需求。

如今,源氏木语提出“新实木主义”,不仅是材质扩展,更是品牌理念升级:

新时尚风格:翻译当代个性需求

新品质高度:对生活品质的承诺

新百变功能:创新随需求而进化

新自然形态:知木善用木适万物

实木仍是品牌根基,而“新实木主义”则是在这片根基上,去发展新的的枝桠。正是在这一逻辑下,品牌拓展软体家具才有底气。

品类升级:软体的战略突围

在实木这片坚实根基上,源氏木语开始了品类的自然延展——软体家具。

在展会现场,源氏木语用大面积空间展示软体新品。真皮沙发、电动功能沙发、真皮软靠床、零胶水床垫等产品突出亮相,不同风格的组合场景——柚木色中古风、黑胡桃木意式轻奢,侘寂风——让人很难再把它仅仅视作一个传统实木家具品牌。

为什么做软体?答案其实很简单:来自用户最直接的需求。

沙发和床垫,是存量市场中最敏感的消费触点。舒适度、功能性、空间适配、风格一致性,已成为用户决策的核心关键词。疫情之后,健康与环保的意识又被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张支持多种躺姿的电动沙发,能精准回应年轻家庭对多场景休闲的想象;一张零胶水床垫,能够触动用户最本能的安全感。

然而,升级品类并非易事。对任何一家以实木为根基的企业来说,增加软体都意味着路径依赖的打破,研发逻辑要调整,供应链要重构,甚至品牌心智也要重新塑造。源氏木语选择了直面挑战的方式。它不是浅尝辄止地加几个SKU,而是通过系统化的研发和功能迭代,把软体产品作为第二增长曲线。

“实木给人感觉是温润、治愈的,为家定基调,而软体是人体更直接接触到的材质,给人柔软触感。两者相辅相成,给人带来舒适、温暖的家居体验。”源氏木语品牌营销负责人彭鑫在采访中这样解释。用实木做家的筋骨,用软体作为家的血液,承接感受,成就风格,这种组合逻辑,得以让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完整的生活方式解决方案。

从用户的角度看,这意味着他们能在源氏木语找到更多元的选择,既能买到不同木材的实木床,也能买到零胶水床垫;既能挑选承托腰椎更友好的实木沙发,也能体验真皮沙发的柔软包裹感。对企业而言,这是一场品类创新,更是一场认知突围。

事实已经给出了初步的答案。彭鑫告诉我们,今年的618大促中,源氏木语的多个软体品类,在天猫618全周期品牌销售排名第一,其中并非强势品类的床垫,也拿下了第二名的成绩。这不仅意味着市场的接纳度,更代表用户开始愿意用购买行为,为“新实木主义”的跨界背书。

用户洞察:从产品到生活场景

所有成功的品类创新背后,都需要深刻的用户洞察。

在过去十多年里,源氏木语最擅长的能力之一,就是快速迭代。彭鑫透露,源氏木语每年要生产上千款新品,品牌内部有一个被反复强调的数据:一年内,就有1/3的产品完成更新换代。这种快反能力,并非追逐潮流,而是源于对用户需求的捕捉。

家居行业的特殊性在于,用户真正的痛点往往藏在细节里。比如年轻家庭,如何在70㎡的客厅里同时实现美观、舒适与收纳?传统的实木家具可能厚重、风格单一。源氏木语在发现需求—满足需求这个路径上,不断迭代,他们发现结合软体材质的设计可以带来新的解题思路。可移动、可拼接的沙发,不仅适配小户型空间,还能因应多场景需求:白天是会客场,晚上能秒变影音区;并且能和实木结合,实现多样化的风格系列搭建,如中古风、包豪斯、意式轻奢等等。

又比如卧室场景。过去,用户买的是“床”,如今他们更在意的是“睡眠方案”。一张橡木大板带插座、带感应灯的实木床,搭配零胶水床垫,能在健康、环保与便利三方面同时满足需求。这种组合式的产品设计,本质上是从“单品逻辑”走向“生活逻辑”。

这种洞察不仅停留在纸面。上海家博会的源氏木语展厅,营造了一种沉浸式的场景氛围。参观者可以坐在沙发上,感受不同材质的包裹感;也能靠在软床上,直观体验新工艺带来的安心。更重要的是,用户的即时反馈,会直接进入产品团队的数据库,推动下一轮功能和设计优化。

这种闭环机制,正是源氏木语与一些传统家居品牌的最大不同。它不是造好再卖,而是用户共创。产品研发、供应链、交付与服务,围绕用户需求形成协同,既是经营理念的改变,也是组织逻辑的再造。

在某种意义上,这种用户驱动模式,也解释了源氏木语为何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领先。行业里常说的一句话是:“家具不是你卖出去就结束,而是落到用户家里才算真正开始。”而源氏木语正是把这一常识,落实成了迭代的机制。

构建闭环:你的生活方式提案

存量市场的竞争,最终拼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能否满足消费者的多维需求。源氏木语的“新实木主义”,战略价值正体现在此:

首先,品牌围绕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展开——从产品品质、渠道便利、服务体系、人性化设计、丰富的选择到合理价格,构建稳固的竞争力基础。每一件产品,都源自对用户生活体验的深刻理解。线上线下渠道结合,保障购买便捷;全流程服务覆盖,从选购到交付、售后,都力求让用户感受到无缝体验。

在稳固这些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源氏木语进一步从用户需求出发,打造整屋家居方案:客厅、卧室、休闲区等空间,风格统一,功能互补。实木与软体,两者丰富组合能满足用户全周期的使用需求和每个家不同风格搭建需求。

这种模式,使消费者能够在一个品牌体系下完成全屋配置,一站式购物,而不是东拼西凑。品牌不仅提供单品,更提供生活方式解决方案:风格统一、功能互补、服务闭环。

而这种由核心竞争力延伸而来的生活方式提案,形成了品牌清晰差异化,实现真正的“满足全风格、全空间、全人群”。

结语

从2010年成立到今天,源氏木语已经走过15年。它的第一阶段,是凭借实木品类的坚守,打出品牌底色;第二阶段,是快速迭代与电商渠道的突破,建立规模优势;而当下,则是通过“新实木主义”下的多元风格、全品类产品与生活方式提案,构建起存量市场的突围逻辑。

这条轨迹至少有三点值得行业思考:

第一,实木是稳固的底色。它代表品质、环保和长周期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会过时。

第二,软体是突破的引擎。它更贴近用户的身体感知,更符合当下对健康与舒适的追求。

第三,新实木主义是品牌的远见。当家居行业不再依附房地产,而成为独立的生活产业,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品牌,才可能走得更远。

有人说,存量时代是一场淘汰赛。其实,更像是一场价值回归。家具从来不仅仅是物件,而是生活的具象。源氏木语的新实木主义,或许就是这样一种探索:在旧有底色之上,生长出新的枝桠,让用户看到一个完整的、不断焕新的生活方式。

这是自我突围,也是对行业未来的回答。

文章来源:77度

阅读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