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十年投资超十亿,鹤岗为何要建机场?

  建机场既是补交通短板,更是谋转型发展。

  8月27日,黑龙江鹤岗萝北机场正式开工建设。鹤岗,这座曾以煤炭兴业的东北资源型城市,同时也是一座曾因低房价屡登热搜的网红城市,将在两年后拥有属于自己的机场。

  为什么要建机场?机场能给鹤岗带来什么?项目公示之后,“鹤岗建机场”曾一度引发社会的讨论。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走进鹤岗,与机场建设团队、当地政府人员等进行了交流,他们告诉第一财经,鹤岗建机场,既是补交通短板的关键,更是谋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对鹤岗来说,机场对资源型城市的意义远超交通本身。

  十年谋划落地

  作为国内支线机场,鹤岗萝北机场选址于鹤岗市东北部,项目用地总面积180.14公顷,飞行区指标为4C。目标明年基本建成,后年试飞通航。

  机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条2500米×45米跑道、6个机位的站坪、5008平方米航站楼,以及空管、供油、供电、供水、消防救援等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10.66亿元,建成后预计年旅客吞吐量45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1600吨、年飞机起降5000架次。

  上述这些数字的背后,是长达十年的规划、设计与论证。2015年,鹤岗机场项目开始谋划,2016年被纳入《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2017年,机场选址获得中国民航局批复。2021年,国家发改委组织预可研评估。2022年,鹤岗机场获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批复立项。2023年,项目用地预审获得自然资源部批复。2024年以来,机场建设整体进入快车道,可研、总体规划、初步设计先后获批。8月27日,新建鹤岗萝北机场正式开工建设。

  从2015年起,鹤岗就举全市之力谋划机场建设。鹤岗宝泉机场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敬涵介绍,去年以来,机场建设加速,可研、总体规划、初步设计、先行用地等审批全部高效完成;争取到年度资金3亿元,保障了建设需求;施工图审查、工程招标也都按时序稳步推进。

  不过,因为审批规格高,从纳入国家规划、选址、到预可研立项审批,前期工作非常艰辛。孙敬涵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忆,“我们经常是白天跑项目,晚上写材料,有的时候在火车、飞机上看材料、改报告,一天之内从北京到鹤岗一个往返,有的时候一天要赶往三到四个城市。”

  在具体的施工设计上,机场建设团队也花了长时间研究。考虑到鹤岗冬季寒冷,每年有效施工期在七个月左右,需要提前进行准确的时间规划。“这很考验我们未来施工的准确性、及时性与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鹤岗宝泉机场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瑞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如今,十年谋划落地,机场终于开始动工。在机场建设团队看来,接下来的压力不小,首先在资金上,虽获国家支持,但地方配套工程还需多方协作。

  赵瑞超告诉第一财经,“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降低成本,比如说在建造地基时,因为地下水位比较高,土质强度不是特别高,我们计划施工时采取差异性回填的方式,不同区域分别使用石料、煤矸石等回填,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前提下,不过多地增加成本。”

  在未来机场运营上,鹤岗宝泉机场建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董长俊表示,要提前谋划航线培育、市场拓展,避免“建得起用不好”。

  改善交通,希望吸引与留住更多人

  鹤岗机场建设的一大核心考量是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长期以来,交通瓶颈是制约鹤岗对外交流的“痛点”——对外没有高时速的高铁,公路交通在冬季受气候影响较大,距离最近的佳木斯机场也有70多公里,且无直达大巴,外地客商往返需多地中转,耗时费力。

  机场的落地,或将补上鹤岗立体交通的最后一块拼图。作为中俄边境重镇,鹤岗拥有235公里边境线与两个国家一级口岸,机场建成将与既有高速路网、佳鹤铁路(动车46分钟直达佳木斯,3.5小时抵达哈尔滨)共同构筑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进一步缩短鹤岗与国内外城市的时空距离,极大拓宽鹤岗市对外交流通道。

  “机场给当地旅游业带来的商机是巨大的,”黑龙江省界江旅行社有限公司经理王兵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鹤岗的游客主要来自省内及周边地区,华东、华南、京津冀等地的客人,往往因为交通周折、需多地中转耗时费力,而放弃行程。

  而鹤岗萝北机场建成后,从外地到鹤岗的时间将从现在的“大半天”缩短到“两三小时”,或将打破以往交通条件给旅游市场造成的瓶颈。

  机场建成通航后,可起降B737、A320及国产商飞C919系列支线机型,直达航程2000公里,初期规划开通至哈尔滨、北京、上海、青岛等东北、华北、华东地区枢纽城市的航线;中期拟增加西安、成都、广州等西北、西南、中南地区航线。省内精品旅游线路将届时按照省内旅游航线规划开通。

  王兵表示,他们有意在未来抓住这个商机,将旅行社落地于机场的优势位置,“让外地旅客一下飞机,就能看到我们提供的旅游服务”。

  除了为鹤岗引入客流,吸引更多人来到鹤岗,这座机场也希望能为鹤岗“留住更多人”。在孙敬涵看来,只有当地交通方便了,才能更好地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业,发展经济,才能让更多的人留下来。

  一次谋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对鹤岗这类资源型城市而言,建造一座机场不仅是为补交通的短板,也是谋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在8月27日的机场开工仪式上,鹤岗市委副书记、市长邓维元表示,作为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鹤岗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期。这座承载城市梦想的机场,将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枢纽”和产业转型的“动力引擎”。

  鹤岗曾因煤而兴,亦因资源枯竭经历转型阵痛。近年来,鹤岗坚持以煤炭为原基础、以石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引擎、以现代化农业为新支撑、以文旅产业和向北开放为新动能的“四轮驱动”新路径,力图破解“一煤独大”。当地期望未来的鹤岗萝北机场为当地产业升级之路按下“加速键”。

  鹤岗石墨资源丰富,储量居全国首位,现已探明矿石量22.89亿吨,具有储量大、品位高、质量好、易采选、应用广等突出特点。依托这一战略资源,鹤岗正在全力打造“石墨新材料产业集群”,聚集37家石墨企业,形成从矿山开采到负极材料深加工的石墨新能源材料全产业链。

  中国五矿集团(黑龙江)石墨产业有限公司

  鹤岗新机场选址距离亚洲最大单体石墨矿仅70公里,中国五矿集团(黑龙江)石墨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成学指出:“机场建成后,物流运输效率会大大提高,有利于我们的样品和高端产品快速抵达各地市场,原本公路和铁路运输需要3~5天甚至更长时间,航空运输只需要1~2天,大大缩短了交付周期,能够让我们更快地响应客户需求。”

  鹤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玄先达也表示,从石墨产业发展角度看,航空运输的高效性可显著缩短运输时长,提升物流效率,解决石墨产品长途公路运输可能导致的损耗问题,满足超高纯石墨、核级石墨等高端产品对运输环境的严格要求,为本地石墨产品外销提供便利。他还提到,机场也能够带动临空经济区建设,吸引物流、仓储、高端制造等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阅读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